螺杆空压机高压报警停机是压力保护系统的重要响应,通常因排气压力超过设定上限(如0.8MPa机组报警值设为0.85MPa)触发,目的是防止超压导致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。需从压力控制、机械执行、用气终端等多环节排查,快速定位根源。
一、压力控制系统故障(占比30%)
1.压力传感器/变送器误报
原因:
传感器受振动、温度影响出现漂移,实际压力0.7MPa却检测为0.88MPa(超过报警值);
信号线短路或接触不良,传递错误信号(如模拟量输出异常跳变)。
检测与解决:
用标准压力表对比检测,传感器误差>±0.03MPa时需重新标定或更换(推荐带温度补偿的型号);
检查信号线屏蔽层接地(电阻≤4Ω),修复松动接头并做防水处理(尤其潮湿环境)。
2.压力设定错误或PLC程序故障
原因:
误将高压报警值设低(如本应0.85MPa设为0.75MPa),正常运行时触发报警;
PLC程序中压力判断逻辑出错(如误将卸载压力当作报警值),或程序跑飞导致误动作。
检测与解决:
进入控制系统参数界面,核对报警压力设定值(应为额定压力的1.05-1.1倍);
重启PLC或重新下载程序,检查压力采集模块(如AI模块)是否正常输出(4-20mA对应0-1.0MPa)。
二、加载/卸载机构异常(占比25%)
1.卸载阀卡滞无法打开
原因:
卸载阀(反比例阀)阀芯被油污、杂质卡滞在关闭位,无法卸荷;
控制卸载阀的电磁阀线圈烧毁,或气源管路堵塞,导致阀无法动作。
检测与解决:
拆检卸载阀,用煤油清洗阀芯,更换老化密封圈(材质耐油丁腈橡胶),确保阀芯在0.3MPa气压下能灵活开启;
测电磁阀线圈电阻(正常150-200Ω),疏通气源管路(加装φ6mm过滤器,精度5μm)。
2.进气阀关不严导致持续加载
原因:
进气阀阀片磨损或积碳,密封不严,卸荷状态下仍有气体进入主机,导致压力缓慢上升;
进气阀伺服气缸复位弹簧断裂,阀片无法完全关闭(关闭时泄漏量>5%额定排气量)。
检测与解决:
研磨阀片密封面,积碳严重时更换阀片(推荐合金铸铁材质);
更换复位弹簧(弹力需符合标准,如自由长度50mm,压缩至30mm时力值150N),确保卸荷时阀片完全闭合。
三、用气端与管道问题(占比20%)
1.用气需求骤降或终端阀门关闭
原因:
下游设备突然停机(如生产线急停),用气流量从10m³/min降至0,储气罐压力快速超过上限;
主管道截止阀误关,压缩空气无法排出,压力持续升高。
检测与解决:
加装流量传感器监测用气变化,超过50%降幅时触发卸载信号(提前0.5秒动作);
在主管道安装单向阀(防止逆流),并设置“阀门开启到位”限位开关,异常关闭时报警。
2.管道堵塞或管径过小
原因:
管道内焊渣、铁锈堆积(尤其新装管道),或过滤器滤芯破损导致杂质堵塞,流通截面积减少50%以上;
管径偏小(如8m³/min机组配DN65管,流速>20m/s),阻力过大导致压力憋高。
检测与解决:
用内窥镜检查管道内部,高压空气吹扫或机械清理堵塞物,更换破损的管道过滤器滤芯;
按流速8-12m/s重新计算管径(如8m³/min需DN80管),局部阻力大的位置(如弯头)增加导流板。
四、安全附件失效(占比15%)
1.安全阀卡滞无法起跳
原因:
安全阀阀芯与阀座粘连(长期未动作),或弹簧疲劳弹力下降,超过整定压力(如0.85MPa)仍不泄压;
安全阀入口管道堵塞,无法感受系统压力,失去保护作用。
检测与解决:
手动扳动安全阀校验杆,若不动作需拆解清洗,更换老化弹簧(每年需强制校验1次,整定压力偏差≤±3%);
检查安全阀入口阀是否全开,管道有无堵塞,确保流通通畅。
2.储气罐排污阀堵塞
原因:
排污阀被油污、水锈堵塞,无法定期排水,导致罐内积水占据容积,有效储气空间减少,压力上升速度加快。
检测与解决:
更换自动排污阀为带吹扫功能的型号(如定时+压差双控),每日手动排污1次;
每年对储气罐进行内部除锈(用高压水冲洗),确保有效容积达标。
五、环境与操作因素(占比10%)
1.环境温度过高导致压力虚高
原因:
机房温度超过40℃,压缩空气密度下降,在密闭管道内温度升高导致压力测量值偏高(每升10℃压力约升0.02MPa)。
解决:
加强机房通风(加装轴流风机,换气次数≥10次/h),将进气温度控制在35℃以下,或在传感器处加装降温散热片。
2.手动操作失误
原因:
误操作将压力调节旋钮调至过高(如从0.7MPa调至0.9MPa),或在手动模式下未及时卸荷。
解决:
加装旋钮锁止装置,非授权人员无法调整;手动模式下设置10分钟自动卸荷保护,避免人为遗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