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压机排风管道是保障设备散热效率、维持机房环境温度的关键系统,其安装需兼顾气流阻力、散热效果与安全规范,具体要求如下:
一、材质与管径设计
(一)材质选择
需根据排风量、温度及环境特性选型:
常规风冷空压机(排风温度60-90℃)可选镀锌钢板(厚度0.8-1.2mm),成本低且防腐;
高温机型(排风温度>100℃)或腐蚀性环境(如化工车间)需用不锈钢304/316,避免锈蚀导致管道穿孔;
临时或小风量场景(如移动空压机)可选用铝箔伸缩软管,但需避免长期承重变形。
(二)管径计算
按“排风量=空压机散热风量×1.1(余量)”计算,风速控制在8-12m/s(过低易积尘,过高阻力骤增)。公式:
管径(mm)=√[4×排风量(m³/h)÷(3600×风速(m/s)×3.14)]
例如,10m³/min空压机(散热风量约3600m³/h),选风速10m/s时,管径≈√[4×3600÷(3600×10×3.14)]×1000≈22mm(实际选DN250无缝钢管)。
二、安装位置与布局
(一)进排风口分离
排风口需远离机房进风口(间距≥5m),避免热风循环(否则机房温度升高5-10℃,导致空压机效率下降10%以上);
进风口设在机房低温区(如北侧外墙),排风口设在高温区(如设备顶部或南侧外墙),形成自然对流。
(二)管道走向
尽量短直,弯头数量≤3个,90°弯头需做导流圆角(半径≥1.5倍管径),避免直角硬拐(阻力增加30%以上);
水平段坡度≥2°,低点设排水孔(直径10-15mm),防止冷凝水积聚(尤其高湿度环境)。
三、连接与固定规范
(一)密封与减震
管道与空压机散热器接口用耐温硅胶软接(长度200-300mm),减少设备振动传导(避免管道共振噪音);
法兰连接时垫石棉橡胶垫片(耐温≥150℃),确保密封(漏风率需<5%,否则散热效率骤降)。
(二)支撑固定
每2-3m设承重支架(角钢或槽钢),与管道间加橡胶垫减震;
穿楼板或墙体处加套管(管径比管道大2号),缝隙用防火岩棉封堵(防火等级≥B1级)。
四、排风出口设计
出口需高于机房顶部1.5m以上,加装防雨百叶+防虫网(网孔≤5mm),避免雨水、杂物进入;
大风量系统(>5000m³/h)出口设电动风阀,与空压机联动(设备停机时关闭,防止倒灌冷风)。
五、安全与维护要求
高温管道(>60℃)外裹离心玻璃棉隔热层(厚度50-100mm),外覆铝箔保护层,防止人员烫伤;
每10m设检修口(尺寸≥400×400mm),便于清理内部积尘(每年至少1次,避免风量衰减);
与易燃物间距≥1m,穿过防火墙时需装防火阀(70℃熔断关闭)。
六、系统匹配要点
排风总量需≥空压机散热需求(如110kW空压机每小时需排风3000-4000m³),不足时加装轴流风机(风压≥50Pa);
多机共用排风系统时,需在支管设风量调节阀,避免“抢风”(某台设备排风不足导致过热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