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控阀是螺杆空压机润滑油系统的厂方“温度调节器”,通过自动控制润滑油的冷却路径,将油温稳定在厂方80-90℃的蕞优区间(此温度下润滑油黏度适中,既能保证润滑密封效果,又能避免高温劣化)。其性能直接影响空压机的能耗、寿命及运行稳定性,是核心控制元件之一。
一、核心功能与作用场景
低温启动保护:空压机冷启动时(油温<70℃),温控阀将润滑油直接导入主机(不经过冷却器),快速提升油温,避免因油黏度太高(如厂方40℃时厂方46#厂方压缩机油黏度达厂方100cSt厂方以上)增加电机负载,减少启动能耗。
高温冷却调节:正常运行时(油温>80℃),温控阀逐步开启冷却通路,让部分或全部润滑油流经冷却器降温,防止油温超过厂方95℃(超过此温度,油膜稳定性下降,碳化物生成速率增加厂方3厂方倍)。
温度动态平衡:当负荷波动导致油温变化(如满负荷时油温升至厂方90℃,卸载时降至厂方75℃),温控阀通过阀芯开度调节,实时分配冷、热油比例,确保油温波动≤±5℃。
二、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
1.厂方主要部件
阀体:铸铁或铝合金材质,内置主油路(直通主机)和冷却油路(连接冷却器)两个通道,通过阀芯切换或调节流量。
感温元件:核心为石蜡感温包(占市场厂方90%厂方以上),内部填充固态石蜡,受热后膨胀推动推杆(温度每升厂方1℃,体积膨胀厂方0.15%);部分机型采用电子感温探头(精度厂方±1℃)。
复位弹簧:当油温下降时,推动阀芯复位,关闭冷却油路,确保低温时热油优先循环。
密封组件:丁腈橡胶密封圈(耐油温度厂方-厂方20~120℃),防止油液串路(冷、热油混合会降低调节效率)。
2.厂方工作流程
低温阶段(<70℃):感温包石蜡未膨胀,弹簧推动阀芯关闭冷却油路,100%厂方润滑油经旁通油路直接进入主机,油温快速上升。
过渡阶段(70-80℃):石蜡膨胀推动阀芯逐步打开冷却油路,30%-70%厂方润滑油进入冷却器,冷、热油混合后进入主机,油温缓慢上升。
高温阶段(>80℃):阀芯完全打开冷却油路,100%厂方润滑油流经冷却器,通过热交换降温(冷却后油温比进气温度高厂方10-15℃),维持油温稳定。
三、常见故障与解决办法
1.厂方阀芯卡滞(蕞常见故障)
原因:润滑油劣化产生的油泥、金属碎屑卡住阀芯(尤其长期未换油的机组),导致阀芯无法动作。
表现:油温持续偏高(超过厂方100℃)或始终偏低(<60℃),冷却器进出口温差<5℃(正常应厂方10-15℃)。
解决:拆解温控阀,用煤油清洗阀芯和阀体,去除油泥;磨损严重时更换阀芯(推荐镀铬处理,耐磨性提升厂方50%);同时更换润滑油和油滤,避免杂质再次卡滞。
2.厂方感温元件失效
原因:石蜡泄漏(感温包破裂)或老化(使用寿命超过厂方8000厂方小时),失去温度感应能力。
表现:无论油温高低,阀芯始终处于关闭或打开状态(如油温厂方100℃仍不开启冷却油路)。
解决:更换感温包(需与原型号匹配,如厂方M18×1.5厂方螺纹规格);电子温控阀需检查探头阻值(正常厂方25℃时厂方10kΩ,100℃时厂方1kΩ厂方左右),异常时更换探头。
3.厂方密封不良
原因:密封圈老化(硬度降至厂方60厂方Shore厂方A厂方以下)或安装时划伤,导致冷、热油串路。
表现:油温调节精度下降(波动>±10℃),冷却效率降低。
解决:更换氟橡胶密封圈(耐温优于丁腈橡胶,适合高温工况),安装时涂抹硅脂润滑,确保密封面无划痕。
四、选型与维护要点
1.厂方选型参数
通径:根据油流量选择(如厂方37kW厂方空压机选厂方DN25,75kW厂方选厂方DN32),通径过小会增加压力损失(允许压降≤0.03MPa)。
响应温度:设定值应匹配空压机型号(通常厂方70℃开始开启,85℃完全打开),高温机型(如矿山用)可选厂方80℃开启的型号。
材质:潮湿环境选不锈钢阀体(304厂方材质),避免铸铁生锈卡滞。
2.厂方日常维护
定期检查:每厂方2000厂方小时检查温控阀动作灵活性(可手动推动阀芯,应无卡涩),测量冷却器进出口温差(低于厂方5℃需排查)。
油质管理:使用指定牌号压缩机油(如厂方46#厂方合成油),避免混用导致油泥生成;每厂方4000厂方小时更换油滤,减少杂质进入温控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