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压机联轴器是连接电机与主机转子的核心部件,负责传递扭矩并补偿少量安装偏差。安装精度直接影响设备振动、噪音及寿命,需严格控制对中误差、紧固力度及装配顺序,避免因安装不当导致轴承早期磨损、轴系断裂等故障。
一、前期检查与准备
1.零件合规性核查
核心要求:确保联轴器型号与设备匹配(如螺杆空压机常用弹性柱销联轴器、膜片联轴器),核对电机轴与主机转子轴的直径公差(通常为h7/k6配合),检查联轴器两半节、弹性元件(如橡胶垫、膜片组)是否有裂纹、变形等缺陷。
禁忌:禁止使用尺寸超差的零件(如轴孔与轴径间隙>0.1mm)或老化的弹性元件(如橡胶件硬度降至60ShoreA以下)。
2.安装面清洁处理
操作规范:
用细砂纸(800目)打磨电机轴、主机轴的配合表面,去除锈迹、油污(可用无水乙醇擦拭),确保表面粗糙度Ra≤1.6μm;
清理联轴器内孔毛刺,检查键槽与平键的配合间隙(单侧间隙≤0.05mm),平键安装后应与键槽底部贴合,顶部间隙留0.1-0.2mm。
二、对中操作(关键核心步骤)
1.径向与轴向偏差控制
允许误差范围:
弹性联轴器:径向跳动≤0.1mm,轴向倾斜≤0.2mm/m(即每米长度偏差≤0.2mm);
膜片联轴器(高精度场景):径向跳动≤0.05mm,轴向倾斜≤0.1mm/m。
检测工具与方法:
用百分表(精度0.01mm)固定在电机端盖,表头分别触及联轴器外圆(测径向)和端面(测轴向);
缓慢转动轴系(每90°记录一次读数),计算蕞大偏差值,超限时通过调整电机地脚螺栓(加薄铁片垫片,厚度0.1-0.5mm)修正。
2.对中调整技巧
实操要点:
先调径向偏差:松开电机地脚螺栓,通过平移电机使百分表径向读数波动≤允许值;
再调轴向倾斜:在电机地脚与底座间加减垫片(同一侧垫片不超过3片,总厚≤2mm),确保轴向读数均匀;
紧固地脚螺栓后需复校(因螺栓受力可能导致微量位移),偏差需重新调整。
三、装配与紧固规范
1.两半节安装顺序
正确流程:
先将联轴器半节加热至80-100℃(用红外加热套,禁止明火烘烤),热套至电机轴肩(冷态后与轴肩贴合无缝隙);
以同样方式安装主机侧半节,确保两半节端面间距符合设计值(通常为弹性元件厚度+2-3mm间隙,避免运行时摩擦)。
禁止行为:冷态硬敲安装(易导致轴系变形)或端面间距过小(可能引发弹性元件过载断裂)。
2.弹性元件与螺栓紧固
细节要求:
弹性柱销联轴器:柱销(尼龙材质)与孔的间隙≤0.2mm,安装时涂抹少量硅脂润滑,禁止用铁锤敲击柱销;
膜片联轴器:膜片组安装方向不可反(标记面朝向外侧),螺栓需按对角顺序拧紧(扭矩值参照手册,如M10螺栓扭矩35-40N・m),确保各螺栓受力均匀。
关键参数:螺栓拧紧后,膜片组应无明显变形,弹性柱销应能灵活转动(无卡滞)。
四、试运行与验收
1.空载测试
检查项目:
手动盘车3-5圈,感受转动阻力是否均匀(无卡涩、异响);
点动电机(1-2秒),观察联轴器是否有明显摆动,用振动仪测轴承座振动速度(≤2.8mm/s为合格)。
2.负载运行监测
验收标准:
连续运行30分钟后,联轴器表面温度≤70℃(环境温度25℃时),无异常噪音(≤85dB);
再次测量对中偏差,确认运行状态下偏差增量≤0.03mm(因热胀冷缩可能导致微量变化)。
五、常见错误及规避
对中忽视:仅凭肉眼观察对齐,导致偏差超差5倍以上,运行时产生周期性振动,3个月内即可造成轴承磨损。
螺栓过紧/过松:过紧导致膜片组塑性变形,过松引发螺栓疲劳断裂,均需按规定扭矩紧固并使用防松螺母(如施必牢螺纹)。
弹性元件混装:不同批次的橡胶垫混用(硬度差异>5ShoreA),导致受力不均,应整组更换弹性元件。